首页>教案中心>大班>大班社会>幼儿园大班教案《节约粮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节约粮食》含反思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时间 : 2019-10-14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20796
大班教案《节约粮食》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学习古诗《悯农》,并理解其含义。 2. 物质准备: (1)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2)课件:一粒米的来历 (3)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4) 配乐诗:《悯农》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二、粮食来之不易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2.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 3.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 4.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
四、和面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内容及图片,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幼儿园每天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活动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那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通过让幼儿看《一粒米的来历》课件,体验和面,来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完成重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小结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样爱惜粮食呢,突破难点。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因为《纲要》中提到“社会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所以在活动中还有家园配合、区域活动的内容,为目标更好地达成服务。 2.谈谈你在社会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社会活动与幼儿的一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在我们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模式让幼儿来真正理解、运用的活动,我在社会活动中会运用以下几种模式来进行: 生活感知 这种模式适用于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目标,如:认识超市、邮局等。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情境陶冶 此模式运适于对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如:关爱残疾人、拥抱、等。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不方便。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实际练习法 此模式运用于一些习惯养成,如:排队、谦让等。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百科: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
以上就是扶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节约粮食》含反思”的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幼教资讯尽在扶娃网(www.fuw.cn)!